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3601815988
QQ:24632827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轨道交通展获悉 青岛市国资委立足“城市发展所向、市场主体所需、国资国企所能”,从体制机制、平台搭建、典型案例入手,构建场景“征集—遴选—发布—落地—深化”闭环机制,构建场景引领企业发展统筹机制,构建场景服务产业发展生态体系,统筹谋划场景开放、建设和应用,为全市科技创新、产业链发展和招商引资注入强大动力。公众号开设“场景智例·云展台”专栏,集中报道企业典型案例,更好地发挥标杆示范效应。
青岛地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牢牢把握绿智融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个核心。坚持问题导向、场景牵引,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方向,以解决行业难题为己任,充分发挥场景订单、产业配套、成果转化等优势,着力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伴随研发、供需同研的科创模式,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场景牵引破局 探索轨交技术新方向
青岛地铁以场景牵引,开放新一代自主化列车控制系统联合研发场景,提供实验室、试验线等资源,吸引上海富欣等企业来青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踏上攻克“卡脖子”难题的征程。
项目推进过程中,国资系统优势得以充分彰显。严谨的管理机制、高效的资源调配,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从实验室里的日夜钻研,到试验线上的反复测试,再到实际线路中的严谨实践,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汗水。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24年4月,青岛地铁6号线开通运营,项目形成了全套列车自主运行系统产品及配套测试验证平台,同步构建起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共发布团体标准12项、企业标准10项,获知识产权41项,另出版书籍1部,发表论文7篇,并获得亚太经合组织(APEC)公共交通科技创新奖等6项奖励。一系列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的发布,众多知识产权的斩获,以及多项大奖的荣获,都是对项目创新价值的高度认可。
经实际工程验证,研发的成果——TACS对比传统技术具备更安全可靠、运行更智能自主、运营更高效灵活、经济效益更好、更易互联互通和旧线改造等五大显著优势。该系统大幅降低了建设投资和维护成本,直接建设投资降低约10%,减少维护工作量30%,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约20%,且完全自主可控,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由王江舟院士领衔的中城协成果评价会与发改委示范工程结题验收会,一致认为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智慧场景筑基 驱动产业生态协同升级
场景的开放活力,迅速转化为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青岛地铁围绕自身核心运营需求,精准筛选出955个关键AI智慧场景——既涵盖运输生产全流程AI管控、电力故障AI应急响应、供电故障AI诊断、跨专业故障AI协同分析等重点领域,也包含全自主运行管控、客流与能耗优化、设备全周期智慧管理、故障精准诊断等实际运营所需方向。这些场景开放以“需求明确、场景具体、成果可落地”为核心原则,为外部企业搭建精准对接的创新载体与技术攻关平台。通过清晰传递运营痛点与技术需求,在合作中定向开放核心应用场景,让企业能明确研发目标,确保其AI技术可直接对接地铁实际运维需求,在真实运营环境中落地验证、迭代优化,真正将场景转化为推动技术创新的“试验台”。
江苏安防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1997年起深耕“AI+交通”,其立体式交通智能体系建设方向与青岛地铁场景高度契合。双方构建“场景开放—资源链接—难题破解”协同体系。青岛地铁开放运输生产AI管控、电力故障AI应急响应等核心场景;江苏安防组建6位专家、22位研发骨干的专项团队,整合专业技术力量提供保障。通过“专家驻场+技术协同”,双方优化生产流程、提速电力故障响应、攻克供电故障定位难题、打破部门壁垒,江苏安防也坚定了在青岛扎根的决心。
此次合作是市国资委场景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实现“企业技术落地+地铁运维升级”双赢,还催生系列成果:联合21家单位组建AI协同阵营,牵头成立青岛市AI场景创新联盟与城轨AI共研体;地铁牵头项目入选2025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还研发全国首个轨交专属AI大模型,规划26个智能体,覆盖运维全链条,推动运维从“人工被动”升级为“智能主动”,彰显技术领先。
场景赋能筑巢 央地合作共建低空经济新业态
为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新机遇,青岛地铁以“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融合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24年12月青岛地铁携手智控领域国家队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通号”)成立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低空公司”),在低空经济科研创新、智能网联系统、低空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全力推动我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树立央地合作新典范。
青岛地铁充分释放自身资源优势,构建“硬件+场地+数据”三维开放体系。依托现有资源,建设低空智能管控中心,节省投资超3000万元,保障平台硬件部署;开放地铁既有硬件资源,复用网络、电力等资源节省低空基础设施硬件运营维护成本;同时,释放场景与数据需求,开放506公里轨道交通线网、300余个站点及TOD资源。

低空公司于2025年4月建成省内首个、国内领先的青岛低空飞行监管及服务平台,具备计划申报、航路规划、飞行控制、通信感知、监管处置等功能。在市发改委、交通局、大数据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平台已统筹汇集了市大数据局“智慧低空”平台、崂山区大数据局“全域低空智能感知平台”两大低空政务场景平台数据,助力提升我市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性、有序性和运行效率。自主研发“一网统飞”低空服务平台,已部署城市管理、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等8大类13种复杂场景AI算法,具备为全市提供“一网统飞、一企多业、一机多能”的飞行服务能力,支持低空高质量数据共享与资产生成。
从技术验证到产业落地,从单个项目到生态共建,青岛地铁以场景为支点,撬动了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产业生态建设的多重突破。未来,青岛地铁将继续秉持国资国企的责任与担当,以场景开放为引擎,充分发挥“链主”作用,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道路,实现产业互补、场景赋能,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生态效应,“青铁注解”正在为场景服务产业生态写下崭新篇章。
扫码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