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3601815988
QQ:24632827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轨道交通展消息 在地铁系统中,轨道一旦出现裂缝、错位或磨损,轻则影响列车运行,重则可能导致供电中断甚至运行事故。为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可靠,新加坡两家地铁运营公司——新捷运(SBS Transit)与SMRT地铁公司——正积极采用新科技,将传统人工巡检转变为自动化、数据驱动的智慧维护模式。
新捷运近年来与中国制造商合作,研发出全球首台“多功能铁道巡检车”(Multi-Function Track Trolley),结合激光雷达(LiDAR)、三维相机与超声波探头,实现全自动轨道检测。该设备最早于2013年构思,并在2014年于滨海市区线首阶段投入试行,经过多年改进,升级版巡检车已于今年3月在滨海市区线全面启用,
该设备可在行驶过程中同时执行多达八项检测任务,包括隧道裂缝与渗水监测、轨道磨耗测量、几何结构检测、紧固件状态分析,以及第三轨结构与表面检测。检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可实时捕捉细微变化,为工程团队提供即时数据分析支持。
这款设备每月平均巡检两次,工作时段为凌晨1:30至4:00,由一名驾驶员与两名操作员组成小组,每次可检测约4.5公里轨道。
过去人工检测需耗时两年才能完成全长84公里的轨道检查,如今仅需20个夜晚即可完成,效率提升近40倍。设备造价约100万新元,未来一年半至两年内预计将在东北线(NEL)投入使用。
检测数据会自动上传至中央数据库,与历史记录进行比对,人工智能模型可识别轨道磨耗趋势与结构偏差,提前预警潜在风险并指导维修决策。
新捷运铁路总裁兼滨海市区线主管李炎霖表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与乘客出行可靠性始终是公司的首要任务。
“过去轨检主要依靠人工,工作量大且易受疲劳影响。现在系统化的检测与数据分析让维护更精准高效,也提升了员工技能水平与信心。”
该设备搭载高精度激光测头,可同时扫描两条钢轨的几何形态及轨面磨耗情况,并即时上传数据至分析系统,辅助工程团队制定维修计划。
今年初,SMRT还为设备新增了第三轨高度测量功能,使检测范围更为全面。
过去工作人员需每隔15至50米蹲下测量、手动记录,如今仅需两至三人推动设备即可完成每晚约5公里的连续扫描,检测效率提升约一倍。
工作人员指出,自动化设备不仅改善了检测精度,也降低了体力负担与职业风险,工作更安全省力。
检测完成后,系统会自动标示轨道偏差区段,必要时实施临时限速措施,并通知维修团队及时处置。体积较小的激光轨道推车还可进入交叉轨、转辙区等大型检测车无法覆盖的复杂路段,实现全面检测。
新加坡两家地铁公司正通过引入激光、雷达及超声波等前沿技术,推动轨道检测向智能化与预测性维护转型。
自动化检测不仅大幅提升效率与精度,更为地铁安全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相关推荐:中国轨道交通发展高峰论坛免费参会报名
扫码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