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位预订:021-3114 8748
参观/媒体联系:13601815988
QQ:2463282767
邮箱:artsexpo@sgexpo.cn
轨道交通展消息 轨道交通产业如何借助AI插上智慧的翅膀?轨道交通企业需要AI怎么赋能?3月25日,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主办,成都市城轨交通产业协会承办的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成功举办,成都市轨道交通企业代表与人工智能企业开起了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
20余家轨道交通企业代表赴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现场看成效、谈发展、解困惑、谋未来,并在供需对接会上,围绕“‘人工智能+轨道交通’”应用场景赋能产业发展聊供需、探趋势、寻场景、话机遇。
聚焦前沿技术,探索产业跨界融合新路径
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是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之一,旨在链接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创新力量,开展高原铁路建设运营中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核心产品研发,为高质量支撑川藏铁路建设、提升铁路科技创新水平、引领铁路行业及相关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参会企业详细了解了该中心围绕铁路工程建设,在环境保护、灾害防护、装备研制和运营管理等领域的新突破,构建包括大数据智能支持、检验检测和咨询培训在内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以及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等。
“人工智能的运用将帮助攻克高原铁路诸多技术难题。”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向参会企业发布了涵盖材料研发、智能装备、数据平台等多个合作需求。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是四川省“一号创新工程”的首个原点项目,是致力于研发“真正拥有大脑的人形机器人整机”的人形机器人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人形机器人颠覆性技术突破,让机器人具备人一样的大脑、小脑、肢体,具有理解、推理和执行三合一的强人工智能能力,策源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今年3月,该中心还发布了全国首个无需人工干预、无需遥控,能自主完成跨空间人形机器人任务规划推理执行系统——Raydiculous—1。
在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企业们具体咨询了该中心机器人在轨道设备巡检、应急维修、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场景,并提出了各自的需求。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2年10月正式批复成立的在视频技术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心涵盖了超高清视频材料、芯片、模组、算法、设备、整机及系统的行业创新资源。“按照国家对超高清产业的布局和定位,从底层编解码算法、各种元器件到核心层产业链的关键设备,如前端设备采集、制作系统到网络传输设备、最后到终端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去面向更多重大的场景应用,如:公共安全、生态保护、基建、能源等方面。”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与轨道交通领域企业在场景应用、技术合作、供应链协同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围绕重点需求,企业共筑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
座谈会上,20余家企业围绕“跨专业融合与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机遇”展开交流探讨。
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为跨专业融合提供了全新视角,通过实地调研和对接座谈,看到了轨道交通与超高清技术、机器人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潜力。下一步,将围绕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介绍的重点需求,在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上寻求突破,实现跨界技术协同创新,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加速发展,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集群纳入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成都成为全国唯一以轨道交通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城市。此外,2024年还成功入选首批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名单和新制式轨道交通新赛道。
当前,成都市提出优化构建“9+9+10”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就涵盖轨道交通产业,也是全市1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同时,成都建立了市区两级场景创新工作机制,组建专业力量进行实体化办公,以“场景创新”为突破口,探索“需求牵引技术、技术赋能产业”的闭环生态。
据介绍,本次活动是人工智能与轨道交通产业跨界融合的一次深度学习,也是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活动的生动实践,更是场景建设与供给企业精准对接的一次创新探索,通过实地参观与供需对接的深度交流,为参会企业搭建了跨界合作桥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助力全市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轨道交通展展位预订 轨道交通展免费报名参观
扫码加入交流群